您所在位置: 首页> 精彩首页> 学院新闻

“人文大家讲坛”第152讲—媒介变革下传播理念的追问与反思








 
 
1129日晚,四川大学教授王炎龙应我院邀请于立言楼B4-1作“媒介变革下传播理念的追问与反思”的主题性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陈功博士主持,我院袁新洁、黄洪珍、李康澄等老师到场聆听,1617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王教授讲述了自己对于二十多年来通讯设备和通讯方式变革的亲身体会,由此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他认为,这样的变化发展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且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并以此为铺垫,围绕“新闻的深层价值是什么?谁在进行大众传播?判断主流的标准是什么?谁在把关,把关有效吗?意见领袖的效用有多大?媒介是技术概念吗?社会语境是什么?”这七个追问展开论述,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反思与启示。
王教授指出,曾经的传播是“传播给大众”,现在的传播是“大众在传播”。谈及“谁在把关”这一问题,他认为,原有的把关是专业标准、市场标准及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现在的把关是传播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三者合一,没有明确的标准。再者,出现了把关角色弱化、把关意识淡化、把关权边缘化等现象。而如何判断主流?这就需要重新定义“主流媒体”,构建“主流文化”,树立“主流意识”,确立“主流价值”。通过讲述指挥家小泽征尔指出乐谱错误从而大赛夺魁的故事,他强调了身处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之中应保持独立思考判断与辩证思维的重要性。王教授采用理论与举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共鸣。
在提问环节中,对于传统媒体除了实现“产销传一体”,如何获得主流地位这一问题,王教授认为,媒体的视野应当放在社会格局中,研究媒介即研究关系,而研究关系即研究人。主流基于公众接受,因而人们与机构越来越远,与话题越来越近。并提出“硬性”话题要“软化”、形成公共话题的观点。最后,陈功老师总结了此次讲座,表示此次讲座具有学术性强、故事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新闻链接
王炎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受聘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论文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四川新华)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有多年省级电视媒体营销策划的执行及管理经验。在专业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独著及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和主研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20余项。入围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多次荣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