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精彩首页> 学院新闻

深究历史源,潜修文学心 唐宋文学方向学术领军者——李德辉教授

9925c48046f84cc5a4dd67ebce4ed906.png

c753584dd7124b20a4463e3ce5369db7.png

李德辉教授,2001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湖南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支持发展计划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唐诗之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湘潭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等。


书墨飘香,文笔飞扬,来到李教授的书房,目光所及均是书籍。在半包围的立式书柜里,满是历史与文学的灵魂,也是李教授深沉广袤的内心世界。


坚守心中种花,静待至花开期


自1998年9月到复旦大学研读博士学位之时,李教授就致力于唐宋文学外部的研究,即从历史文化的宏观角度,研究制度对文学的影响,这样的研究从本质上说,是“制度与文学研究”,即从制度角度来解读文学,挖掘文学。在宏观历史背景下,以全新的角度去研究唐宋文学,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对于领军人这一称呼,他谦虚道:“现在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我只是比他们起步得早一点而已。”


受傅璇琮先生所著《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的启发,李教授选择跳出文学界原有的内部研究方向,转向前人很少有所涉及的外部制度研究领域——唐宋交通与文学。“无论是科举还是交通,都是一种制度,而这种制度是面向群体、等量齐观的。”李教授解读道,“在这样的制度下,文学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为了深入解读作品,有必要从制度角度出发,研究作者的个人生平,再从文化角度把握这些人的活动,进而深入到文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制度与文学的复杂关联。”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便总会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如今,肆意的花香正填充着这个文学领域。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


历史环境的复杂,人物活动的纷繁,都给这项研究增添了不少的困难。要想熟悉唐宋的各项历史制度、人物的的写作背景及地域,就要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总结细化出其内在的联系。即便在学术界认可度极高,李教授也从未停止“怎样深入研究”“怎样更有新意”的思考。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找寻新的研究突破口,他曾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研读摘抄各种史料;为确保文章的科学性与深度,他曾不计路程去往上海的图书馆借阅《唐代交通图考》,最后整理出十三本厚厚的笔记。他在无数个日夜中,潜心钻研,克服万难,在唐宋文学研究这条路上,探求曙光。


经过半年的时间思考整理,李教授完成了他3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唐代交通与文学》。在他的笔下,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浮现在我们眼前,透过这些星辰般的碎片,我们可以看到文人在苦难中不断前行的脚步。此后二十多年来,这项研究始终在进行,并不断完善。在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李教授依旧不断查找不足。“这项研究领域要回归到文学本位,要点是在一个‘与’字上。”李教授补充道,“文学与制度应是互动的,以文学为本体来看,它受到制度的影响后产生了哪一系列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每一项成果,都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新起点,这样的探索精神,才是推动科研发展的最强动力。


星辰交相辉映,银河绚丽璀璨

“人是要不断学习的,要多和高水平的学者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水平,更新自己的观点见解。”通过大量写作论文和申报项目,得到编辑及学者的建议回馈,是李教授对外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投寄出去的论文要经过重重审核,可能会被提出修改意见,也可能会被退回。“文章被退回也无所谓,重要的是了解到其他学者对这项研究的不同观点与见解,批评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李教授认真说道,“学术研究只靠自己一个人打拼,不和外界交流,是不行的,只会僵化平庸,最为有害。”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长,星辰在银河中因辉映而璀璨。在李教授心中,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相比自我肯定,更重要的是普遍认同。


二十几载的艰苦钻研奋斗,李教授给为学术研究事业奋斗的年轻人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形象。无论是夯实的材料基础,还是强大的理论思维,都是进行学术研究最基本的能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李教授所强调的:“做学问归根到底是做人,人品决定了学品。”正直又滚烫的灵魂,是指引研究前进的光。


在湖南科技大学任职多年的李教授,为学校的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谈及留在湖南科技大学缘由时,李教授认真道:“因为这里需要我”。都说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而李教授用坚定绚丽的绽放,屹立在学术界的广大舞台。


文/刘力萌 谌茜 王紫云

/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