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87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特质






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展知识面并活跃思维,427号上午,我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社长李红岩先生于我院立言楼4-1主讲了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谱系和特质”为主题的讲座。我院李惠康教授担任主持人,周方高、罗渊教授、胡忆红副教授和雷芳老师参加讲座,18级全体历史系学生到场聆听。


会议伊始,李红岩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发展的一百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和形成,并纠正:它并不是诞生于30年代,而应该上推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始时间一致。李教授指出,在1919年至1949年第一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取得史学话语主导权,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相适应,成为最深刻的史学流派,且这种深刻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李红岩教授还特别强调了1924年到1927年这一时期的大革命的作用,认为正是这个革命直接催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李教授将这一百年可以生动地分解为“五朵金花”,分别是: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以及汉民族形成问题。


接着,李红岩教授向大家介绍晚清新史学,指出了它所包含的政治上和经学上的两大阵营:以古文经学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今文经学为代表的改良派。谈到晚清新史学具备的世界眼光,李教授以一些著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例,如“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一人”郭沫若,“五老”: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和侯外庐等,通过对他们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思想的介绍,更直接地体现了晚清史学所具有的世界性的特点。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质,李红岩教授表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核心主题在于阐释中国历史的奥秘。作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成果,本土的学术根脉与源流使它进一步中国化。李教授建议并启发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从中国革命与国际共命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性质的关系,希望大家从中得到不同的独特的理解。


听完讲座之后,18级历史系彭乐宜感叹道:这次讲座虽然内容比较深奥,但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吸收,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


新闻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

199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史学硕士。其后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供职于近代史研究所(1990.8-2006.2)、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06.3-2008.1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08.12-)2000-2002年,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欧洲历史研究所、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史学理论、中国近代史学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学史论》、  《百年中国史话·史学史话》、《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等。